搜索关键词:
杨家驹:原材料稀缺 红木家具或将成为文物
来源:新民网
对话红木国标第一人:原材料稀缺 红木家具或将成为文物
杨家驹这个名字,很多喜爱红木家具的朋友都并不陌生。他是中国林业科学院木材工业研究所副研究员、红木国家标准的第一起草人。
日前,我们来到了杨教授的办公室,就红木家具市场的现状展开了一番对话。
《红木文化长廊》:杨教授您好。我们都知道,红木原材料很多都属于稀缺树种。据您了解,这些树种目前世界上的存量还有多少呢?
杨家驹:从绝对数量上说,有的树种存量还不少。但从相对数量上说,已经是越来越少了。近年来红木家具大火,造成了这些树木被大量砍伐。我们的红木原材料主要都是从东南亚和非洲进口的,现在人家的国家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,针对一些濒临灭绝的树种,开始颁发禁伐令。这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问题,我们不但要自己享受红木家具带来的种种好处,还要把它们留给子孙后代。所以,红木原材料就是那么多,总有一天会有砍完的时候。《红木文化长廊》:那您预测,这一天大概到什么时候将会出现呢?
杨家驹:这个时间可能是十几年,也可能是几十年。谁也说不准,因为它是由市场决定的。市场的需求越大,它到来的可能也就越快一些。《红木文化长廊》:但生产红木木材的各国,不是也都在人工种植那些树木吗?
杨家驹:对。所以我所说的砍完,并不是永远的枯竭。红木原材料只是在某一时间段内,将成为不可再生资源。它能再生,但是时间将很漫长。因为能够成材做成红木家具的树木,一般树龄都要在几百年以上。前人栽树后人乘凉,现在种的树,要等到几百年后才能用来做红木家具。《红木文化长廊》:那面对这种情况,这个市场该如何应对呢?
杨家驹:首先,我所说的红木就是指红木国标里确定的33种用材。实际上,在国标之外,还有不少树种同样适宜制作传统家具,材质上也很不错,甚至完全可以超过33种材料之中的某一些树种。虽然用它们做成的家具不能叫做红木家具,但完全可以叫做明式或者清式古典家具,同样具备文化意蕴。再有,现在市场上的红木家具到时候就都成为文物了,人们可以从文物的角度重新欣赏、判断其价值。